“扫地机器人第一股”石头科技遭遇集体“看空”配资买股。
近日,石头科技发布了2024年业绩,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19.5亿元,同比增长38%;净利润约21亿元,同比增长2.26%。归母净利润19.8亿元,同比下跌3.64%。
对于石头科技的业绩表现,资本市场用脚投票。
业绩发布当天,石头科技股价跳水,最大跌幅达11.78%,收盘跌幅8.64%;次日,股价一度跌停,收盘跌幅16.79%。
但“增收不增利”只是最终经营成果的体现。
摆在石头科技面前更严峻的问题是:短短几年时间,扫地机器人市场迅速触达天花板,加上美的、海尔等家电巨头纷纷入局和贸易摩擦问题,行业进入残酷的厮杀阶段,包括石头科技在内的扫地机器人公司,很难再讲好高增长故事。
尽管石头科技董事长昌敬多次公开表示,“希望投资者可以耐心一点”,然而减持套现最为积极的,却是公司高管和股东。
比如,“小米系”顺为资本减持至退出石头科技十大股东名单,昌敬持股比例由2019年的30.99%降至21.03%,雷军旗下金米投资持股比例由11.85%降至2.93%,等等。
资本的动向,直接给出了鲜明的答案。石头科技也正在成为下一个戴森。
图片
盈利隐忧显现,库存压力增加
从2024年财报来看,石头科技已经暴露出不少问题。
2024年,石头科技实现收入119.5亿元,同比增长38%。但业绩增长有两个特点:不可持续性、不是有质量的增长。
分单个季度来看,石头科技在一季度实现爆发式增长,二季度走缓,三季度盈利水平出现断崖式下跌,四季度再度出现爆发式增长,使得全年营收完成大幅度上涨。
图片
但这份增长的推动力,来源于“以旧换新”政策。奥维云网研究分析指出,清洁电器主要品类2024年1-9月同比仅增长11%,10-12月累计同比增长46.2%,“以旧换新”政策极大刺激了清洁电器的高增长,尤其是扫地机器人。
“以旧换新”政策普惠,只能带动销量上升,并不能增加利润。这个事实,不只是清洁电器,白电、厨电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也是“增收不增利”。
扫地机器人也在打价格战。期间,石头科技在2024年下半年提出“老品降价、减配促销”,加入价格战。
过去一年,不断降价促销的石头科技,引发一批遭到“背刺”的老用户控诉。不少人在小红书上吐槽“缺乏保价机制”和短时间内价格大跳水。同时,石头科技配件平替话题,同样引起热议。
为了带动销量,石头科技猛砸营销费用。2024年销售费用接近30亿元,增加了12.5亿元,其中广告及市场推广费用新增占比67.2%。
图片
图片来源:公司公告
2024年全年,石头科技智能扫地机、其他智能电器产品合计销售量406.82万台,折合销售均价为3095.68元/台,同比下跌4.7%。
盈利表现自然不好看。2024年,石头科技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.26%、归母净利润下跌3.64%,净利润率同比减少6.14个百分点至17.56%,归母净利润率为16.55%,下降了7.16个百分点。
更为重要的是,这份业绩不是有质量的增长,因为营收与经营性现金流脱节。
2024年,石头科技经营性现金流为17.34亿元,同比下跌20.68%,营收现金比率为0.15,为近三年最低值(2022年为0.17,2023年为0.25)。经营性现金流下跌的原因,石头科技在财报中避而不谈。
一般来说,这个指标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优劣的重要指标——有经营性现金流增长的业绩,被视为高质量增长;而营收与经营性现金流不同步,意味着很有可能进行压货,或通过应收、应付账款的掌控力,“变相”扩大收入。
2024年,石头科技合计库存量超过百万台。同时,其有可能向下转移库存带来的压力。全年应收账款同比增长约278%,系一年内到期应收账款激增;同时,应付账款同比增长88%,系应付材料款激增。
图片
关于库存量增加的原因,石头科技称,“主要系新产品备货及海外备货增加所致”。
不过,库存量快速上涨,结合石头科技主动加入价格战,或许真实原因并非如此。
图片
红利期已过,巨头进场厮杀
在石头科技身上,逐渐看到了戴森的影子。
2024年“双十一”,被称为“家电界苹果”的戴森终于放下身段,原价4000多元的新款吹风机,很多消费者以不足2000元成功拿下。
即便将价格降了下来,然而戴森吹风机产品已逐渐失去吸引力。据中怡康数据,2024年上半年,戴森吹风机产品线上销售额占比约7%,跌出高速吹风机销量榜单前六名。
曾经,戴森仅靠一款高速吹风机,打遍天下无敌手。2016年,戴森推出首款高速吹风机,即便售价超3000元,仍被一扫而光。2017年,戴森营业额增长超过45%,其中中国市场增速159%,后续几年营业额、利润复合增长率保持在40%左右。
但自2020年开始,戴森走向了下坡路。一方面,是受到徕芬、追觅等国产平替品牌“围剿”,戴森的品牌价值、核心技术产生的溢价,在性价比面前被祛魅了;另一方面,戴森产品创新后续乏力,卷发棒、洗地机、台灯、高端耳机等纷纷遭到用户吐槽。
戴森吃到品牌溢价的红利,不过5、6年时间。
当下,石头科技面临着同样的局面。这也是清洁电器传统品牌的共性问题。
2015年,消费升级背景下,扫地机器人开始走俏,石头科技、科沃斯、云鲸、追觅等迅速崛起,仅用5年时间,国内扫地机器人销量从2016年174万台冲上了654万台。触顶后,销售量逐渐下滑。
图片
尽管清洁电器单个品类渗透率偏低,在奥维云网披露数据中,2024年,扫地机器人、洗地机、吸尘器、除螨仪市场渗透率分别为5.5%、3.1%、13.5%和5.8%,但整体地面清洁渗透率接近20%。
近几年,扫地机器人销售遇冷,很重要的原因是:价格过高、创新乏力、品控不稳定等。
2024年在“以旧换新”政策推动下,市场长期额增、量不增的局面终于被改变了。但业内普遍认为,当前经济形势下,国内家电市场真实容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,政策或只是提前透支了未来的市场。
石头科技、科沃斯、追觅等优势则是率先完成卡位。但三者在创新层面,并没有做到断档式领先。有意思的是,2024年,三者都说自己是“扫地机器人品类第一”。
起初,石头科技通过代工模式为小米生产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等完成资金、技术的积累,后续推出自有品牌,逐步脱离“米链”。
2019年,石头科技自有品牌收入占比为65.73%,2021年达到了98.8%,与小米分道扬镳,双方由产业协同方变为竞争对手。这可能也是顺为资本、金米投资不断减持石头科技的重要原因。
当前,石头科技的发展路径逐渐与戴森趋同。经历以创新科技迅速占据市场份额之后,戴森产品端后续乏力,且与市场消费趋势相悖,造车、台灯等多次品类探索无效,而原本优势开始被替代。
红利期过后,厮杀反而更加激烈,包括海尔、美的等传统家电巨头,近几年也进入扫地机器人市场。各大品牌纷纷打起了价格战,中小品牌被“卷死”,石头科技、追觅等只能降价维持自身地位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石头科技直到2023年才做出改变——拓展到洗衣机领域。
图片
高管、股东忙减持,创始人忙造车
显然,石头科技的高管、股东减持,更能体现他们对于行业、公司前景的态度。
2021年,行业触达天花板时,石头科技高管、股东开始陆续减持公司股份。
根据Wind数据显示,2021年3月至今,石头科技共发生152次重要股东买卖事件。其中,减持合计81次,累计减持股份1734.92万股,减持参考市值超过42亿元。增持次数为71次,绝大部分增持动作为股权激励和分红送转。
期间,顺为资本跌出前十大股东名单,金米投资持股比例由6.87%降至2.93%。
“米链”投资向来缺乏持续性。如果说小米减持是出于竞争关系或及时获利离场,是可以理解的,但减持次数更多的却是石头科技创始人及高管,就让人无法接受了。
在上述Wind数据中,来源于公司高管减持次数比例为67.6%,而石头科技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由5.09%减少至1.28%。其中,昌敬减持次数为14次,减持时间集中在2023年9月。
图片
尽管昌敬对外否认套现资金用于造车,但其减持时间和极石汽车业务动态存在高度吻合。2023年8月,极石汽车首款车型极石01发布,定位中大型SUV。
在这一时候,昌敬开始重整汽车业务。
天眼查显示,极石汽车主体公司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洛轲智能”),在2023年8月21日同时注销了三家子公司——安徽洛轲汽车科技有限公司、安徽洛轲汽车销售有限公司、安徽洛轲汽车制造有限公司,2024年12月注销了洛轲(上海)汽车服务有限公司。
期间,洛轲智能控股主体发生了两次变动,最终由Pole Stone (HK) Holdings Limited(石头汽车(香港)有限公司,下称“石头汽车香港公司”)全资持有,注册资本也在2023年9月、2023年12月先后进行增资,由起初的人民币250万元扩大至14.5亿元。
昌敬开始布设汽车销售网络。
2023年8月至今,石头汽车香港公司在全国各地陆续开设汽车销售公司,涉及上海、苏州、青岛、宁波等城市,合计24家控股子公司。重要子公司为上海雪拉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。
图片
图片来源于天眼查(部分公司)
其中,极石汽车与石头科技也发生了业务交集。2024年财报中,石头汽车香港公司孙公司极石(青岛)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有一笔资产采购动作,金额34.59万元。而在2023年11月,极石汽车青岛城市基地举行了启动仪式。
显然,对于昌敬来说,更看好造车业务,而非卷到极致的扫地机器人。不过,戴森巨额投入的造车业务,最后惨痛收场。
关于石头科技经营性现金流下滑、库存量消化、贸易往来款项激增、实控人造车业务及与公司关联等情况配资买股,源媒汇致函石头科技方面,截至发稿时未获得回应。